大美莲乡:寻隐山八桥 溯湖湘文化源
发表时间:2019-08-08    来源:湘潭县文明网

?????????? ?????????1.jpg 

  地图上的“隐山八桥”。(图片来源:红网湘潭县站)

?????????? ?????????4.jpg 

  元帅树。(图片来源:红网湘潭县站)

?????????? ?????????56.jpg 

  栗林桥。(图片来源:红网湘潭县站)

?????????? ?????????36.jpg 

  神仙桥。(图片来源:红网湘潭县站)

  “心忧天下、敢为人先、百折不挠、兼收并蓄”说的是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,凸显的是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。九百多年前,两宋学者胡安国携子由闽来湘,在隐山卜居,讲学碧泉学院,湖湘文化遂横空出世。今天,就让我们循着胡安国父子的脚步,去探寻“隐山八桥”历史深处的印记。

  公元1132年,离开官场的胡安国,接受了他潭州弟子们的邀约,举家搬到湘潭县排头乡的隐山下定居,并建起碧泉书院,开馆授学。在此后的八年中,胡安国与儿子胡宏沿着“隐山八桥”频繁往来于碧泉与隐山之间,开启了对后世的影响举足轻重的湖湘学派的源头。

  位于排头乡的“隐山八桥”,又称“隐山八景”,即隐水桥、流叶桥、通箭桥、狮龙桥、珂理桥、栗林桥、神仙桥和龙王桥。这八座古桥全部架在发源于隐山东麓山谷的隐水之上。不过,由于通箭桥在1958年被拆除,修建了新的公路桥,因此,我们今天能见到的“隐山八桥”实际上只有七座桥而已。

  天下隐山隐水桥,川流不息水滔滔,玉笔生辉千秋照,桥上游人颂今朝。隐山八桥之一的隐水桥誉为第一桥,相传在唐朝的时候,有两位高僧来到此处,发现此处的水面漂浮着菜叶若隐若现,他们推测此山当中一定有人居住,于是经过一番寻找之后,他们找到了一位赢形异貌的僧人,而后人将此典故引用于此桥上,故得名隐水桥。

  随后顺着隐水的流向,两位高僧又找到了隐山八桥中的第二桥——流叶桥。

  都说古桥配名木,在流叶桥北有一棵490年树龄的重阳古木,当地人又称它为“元帅树”。1958年,彭德怀元帅回乡,见到几位民兵要砍断这棵大树当做炼钢的燃料,他立马上前劝阻,由此得名。 

  如今“元帅树”枝繁叶茂,四季婆娑,与流叶桥相互映衬,成为了这段历史佳话的最好见证。 

  沿一座座桥往下游走,隐水河越来越宽,石拱桥的跨度也越来越大,依次走过通箭桥、狮龙桥和神仙桥,即将见到的是八桥中名气最大的珂理桥。相传当年,胡安国、胡宏父子在隐山创办学堂时,便经常行走在这珂理桥上,往返于隐山与碧泉之间。

  珂理桥并不在隐水上,而是位于隐水东北乌石峰西麓南来的一条小河上,桥两侧各有一棵重阳木,隔桥打对角,它们的虬枝,各自探向水中、对岸。据说胡安国、胡宏父子在碧泉创办学堂时,便经常与弟子们在这珂理桥上歇息、交谈,吟诗作赋,畅谈天地。“珂理”二字,就是后人对当年桥上所呈现出盛况的一种美誉。

  访过了珂理桥,我们在郁郁葱葱的稻田间见到一座残破的青石板桥——栗林桥。但栗林桥的桥身已布满了青苔,桥面的石板缝隙间也长满了杂草,只有十二级石阶梯保存得尚为完好,见证着当年的繁华。 

  访遍七桥之后,我们来到了隐水上的最后一座桥——龙王桥,这是隐山八桥中最大的石拱桥。但让人惋惜的是,历经岁月变迁,龙王桥的桥面已被毁坏,石阶也被磨成了斜坡。 

  当历史的繁华退去之后,这些静默的石板桥,那桥边独自张望的老树都成了时间驿道上见证者,见证着一代思想家胡安国的求索之路,见证了湖湘文化的发源史。(稿源:红网湘潭县分站)

责任编辑:李辉军
相关报道
湖南湘潭县委、县政府主办 县委宣传部归口管理 县互联网宣传管理中心承办
Copyright © 2017 hnxtx.wenming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湘潭县文明网 版权所有
地址:湘潭县易俗河凤凰中路815号 邮编:411228 电子邮件:xtxwmw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