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俊彦:90后小伙留学回乡当农民 只为一碗白米饭
发表时间:2018-09-30    来源:湘潭县文明网

  IMG_9218 ??.jpg 

  穿梭于田间地头的杨俊彦。(图片来源:红网湘潭县站)

  IMG_9243 ??.jpg 

  亲自收割,喜获丰收。(图片来源:红网湘潭县站)

  IMG_9246 ??.jpg 

  收获颇丰。(图片来源:红网湘潭县站)

  IMG_9270 ??.jpg 

  高端品牌湘米。(图片来源:红网湘潭县站)

  90后小伙杨俊彦没想到,3年前自己还远在美国求学,1年前还担任着北京海航旅投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一职,潜力无限,如今却早已习惯在家乡湘潭县锦石乡碧潭村的田埂旁察看水稻长势、计算收购价格和盘算如何把最好的大米卖到远方。在他的“领地”湘潭县锦石乡碧潭泉的5000亩土地里有着高端水稻有机栽培项目。

  不走寻常路 要当“种田郎” 

  杨俊彦从美国留学回来后,放弃了北京稳定的工作,毅然回到家乡,脱下干净的白领装,换上耐脏的T恤衫,走出开着空调的办公室,一头钻进田间地头,当起一个职业农民,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。

  “我从小在农村长大,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,我不觉得耕作是一件低人一头的事,我更明白农民们的辛苦,我想改变这种现状。”随着回村次数增多,杨俊彦发现村里虽然有拖拉机耕田,但插秧、收割、喷药等农活还完全依靠人工。特别在农忙期间,村民更是迎着星星出门,伴着月亮回家。有些劳力差些的家庭,实在没办法,只能让田闲在那里。看到大片的良田因年轻人外出无人耕种而导致荒芜,杨俊彦觉得心里特别惋惜。于是他决定购买农机,流转土地,回到家乡当一个新型的职业农民。

  现代化创新与传统交战 

  说起来简单,但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。都市生活中与之交往的都是白领一族,然而当回到家乡后,面对的却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地道农民朋友,沟通上存在问题的同时,更多的是理念上的不同。

  “你这年轻小伙懂什么?我们可是种了一辈子田了。”这是杨俊彦听得最多的一句话。传统种植方法已经在村民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了, “不打农药、不施化肥”,这样的做法更是让他们奉为无稽之谈。但面对这样的境况,杨俊彦却并未退却,上农户家走访、与农户们面对面解释,一次不成就两次,两次不成就三次,直到他承诺不管种植是否成功都以高于市场价20%的价格来收购产出的粮食,农户们才陆续愿意尝试。

  为了提高成功的概率,他从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引进了4大种植技术,在专家的指导下,利用生物菌控草、蜂蛙灯控虫、诱导素控病、有机肥栽培等技术提高稻谷品质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成熟的技术加上创新的理念, 18年的丰收节给了杨俊彦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
  掌握技术就掌握了效益 

  机械化的投入带来了种植面积的大幅度提升,农业经济效益也稳步提升,水稻收割的季节是杨俊彦和村民们最忙的时候,也是内心最开心的时候。

  “当时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地流转给他。”周建军是当地的村民,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家里种了十亩田,一年前,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包给杨俊彦后,今年他每亩田的产量增加了100斤,流转费、就业费等费用加在一起每年增收2万余元,这可让他对杨俊彦刮目相看。

  除了通过优质稻产业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外,杨俊彦通过投入200万元发展无公害水稻、油菜种植基地,拉动当地农民就业120人。

  花费如此大人力、物力只为消费者餐桌上的一碗白米饭。如何让物有所值,同时让消费者买单,这也是摆在杨俊彦面前的一大难题。在湖南大米先后爆出重金属超标的事件,周围更是环伺着竞争力强大的老牌劲旅——五常大米、泰国香米、柬埔寨米等的情况下,杨俊彦利用碧泉潭当地优质的水土资源,提出“泉温20,米香100”的主题,打造湘米高端品牌——20度泉香系列清泉米IP,成功完成绿色、有机食品的认证,投入了近50万的设备用于检测重金属含量,并引入了物联网将生产过程可追溯、可视化。

  虽然每天穿梭于田间常溅得满身是泥,但是杨俊彦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,他享受着泥土的清香,沉醉于收获时的那份满足,出身农村的他,希望更多在外的拼搏的家乡人才回家投身农业,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。(稿源:红网湘潭县分站  记者 郭思斯)

责任编辑:吴文逸
相关报道
湖南湘潭县委、县政府主办 县委宣传部归口管理 县互联网宣传管理中心承办
Copyright © 2017 hnxtx.wenming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湘潭县文明网 版权所有
地址:湘潭县易俗河凤凰中路815号 邮编:411228 电子邮件:xtxwmw@163.com